
11月6日下午,“校园古籍保护课程·重庆站”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在重庆大学举行。启动仪式后,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进行专题讲座,古籍修复体验活动也将在学校同期举行,让师生沉浸在古籍保护之美中。
邓锐 摄
本次活动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重庆市图书馆(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重庆大学协办。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一级巡视员钟千元、常委饶劲松重庆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萨仁高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杨新亚(主持工作),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新亚,重庆大学图书馆馆长魏群义等。重庆市图书馆馆长、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张秉梅主持启动仪式上。
重庆大学副校长饶劲松在致辞中指出,重庆大学自1929年建校以来,始终遵循“学术研究、培养人才、教学民族、振兴社会”的办学目标。通过建设爱国主义教育防空洞、共建山地革命文化文化保护等一系列案例,并建立古典词典研究中心,不断致力于延续中华文脉,弘扬伟大传统文化。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一级巡视员钟乾元在致辞中表示,重庆市历来重视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希望通过此次“校园古籍保护课”活动,培养一批“认识古籍、热爱古籍、保护古籍”的新力量。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萨仁高娃在致辞中表示,“古籍馆与高校合作培养古籍人才”活动,希望通过加强公共图书馆、高校与社会力量的合作,促进古籍知识的传播。古籍保护将进一步细化,古籍保护方式将发生变化。
随后,与会领导上台共同启动“校园古籍保护图书重庆站”活动。
启动仪式结束后,首届“校园古籍保护课程”重庆站活动在重庆大学经管楼报告厅举行。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为重庆大学学生做了题为“给图书馆智慧——爸爸带你走进国家图书馆”的专题讲座。他简要介绍了国家图书馆牵头的国家智慧图书馆系统,并重点分享了古籍智慧平台和“中国记忆”项目的相关信息。通过互动交流,为青年学生了解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口人文学科领域的动态,拓展学术视野。
邓锐 摄
图书修复体验活动也将在重庆大学沙坪坝校区A校区逸夫楼入口广场同期举行。重庆市图书馆(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的古籍修复师为重庆大学师生带回了经典手写、碑刻、木刻、线装、古籍修复等5项传统技艺经验。在修复师的专业指导下,参与活动的师生们体验了书籍修复技术从手写到印刷传播的发展过程,深入了解了如何保护和保存古籍以及这些传统方法中蕴含的科技基因。
《校园古籍保护课程》这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为推动新时代古籍人才培养而推出的品牌活动。自2023年推出以来,嵌入式古籍保护课程、专题讲座和丰富多彩的体验互动活动正在全国100多所高校开展,社会反响热烈。
“古籍保护营校园·重庆站”活动还将在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举办。举办专题讲座,为大学生普及古籍保护知识,培养图书保护工作后备力量。 (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
WS690C6CDFA310C4DEEA5F0720
https://cq.chinadaily.com.cn/a/202511/06/ws690c6cdfa310c4deea5f0720.html
版权保护:Con的版权本网站发布的帐篷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