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在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研究所(CHIPX)与图灵量子联合研发的“实用型大规模高速可编程光量子计算芯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从来自全球34个国家的400多项前沿科技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大会最高奖“领先技术奖”。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量子计算领域的首个获奖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光量子计算芯片化应用和工程化方面取得了国际成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Chipx院长、图灵量子创始人金宪民在会议现场发布了这一成果。
作为全球互联网领域的权威奖项,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技术奖被视为“互联网+”。评审委员会由多国学者和顶尖专家组成,对最新技术、行业影响力和国际视野进行严格评审。Chipx的获奖意味着其在光量子计算领域的技术突破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成为全球量子技术产业化进程的引领者。
量子计算以其指数级并行处理能力,是突破经典计算极限的颠覆性技术。光量子计算路径因其稳定性高、常温运行、与现有半导体工艺兼容等优点,被认为是实现大规模通用量子计算最有前景的技术路线。
过去,传统的由成百上千个光学镜头构建实验系统的方法面临着以下问题:系统稳定性差、扩展困难、无法自由编程等工程化和产业化的主要问题。因此,芯片集成化是光量子计算产业化的必然路径已成为共识。全球已建立多条试验线和中试线。其中,由Chipx建设的我国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率先建成上线。实现了从芯片设计、晶圆级制备、封装测试到系统集成的完整技术闭环,使光计算机首次成为工业级产品。
Chipx和Turing Quantum采用成熟的半导体微纳加工技术,将大量光学元件高密度地组合在6英寸晶圆上。单芯片上集成的光子器件数量已超过1000个,实现了量子光学系统的芯片集成。它涵盖了晶圆级薄膜铌酸锂光子芯片量产技术;通过多维飞秒激光直写、光电共封装等关键工艺,实现芯片间光路无缝级联。单芯片集成度、传输损耗、带宽等关键性能指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且可以线性扩展至数百万量子比特的规模。
得益于中试线自由可控和芯片集成技术的突破,光量子芯片研发周期从传统的半年缩短至两周,研发效率提升10倍以上。这解决了系统稳定性问题,实现了高速可编程、可扩展光量子芯片的低成本、大规模生产。金贤民在网站上线仪式上表示:“我们不仅突破了攻克重大技术瓶颈,构建从芯片级创新到系统扩展级的全链条自主可控体系,建立可扩展、工程化的产业化方案。”
芯片集成破解消除了传统光量子计算的工程瓶颈,建立了光量子计算的产业化标准。 Chipx 和 Turing Quantum 正在推出采用混合量子架构的商用光量子计算机 TuringQ Gen2。该系统支持超过10万个变量和超过100个量子比特的单个张量网络的求解,可将化学、生物、金融等领域复杂问题的效率提升千倍以上。结合模块化和大规模混合集成技术,实现灵活的多节点配置和通道扩展,可直接部署在现有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HPC)并实现稳定运行。
此外,ChIPX还与图灵量子合作,打造涵盖硬件、软件、平台和行业的全栈自主可控“量子经典”混合智能计算,并主导实现了融合“通用计算、超级计算、智能计算、量子计算”四大计算范式的新一代计算范式。通过将量子计算作为核心加速模块嵌入到经典计算流程中,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金融科技等领域实现了示范应用,为千行百业提供了超越经典计算极限的算力新支撑。
金宪民强调,“未来,我们将推进光量子芯片进入百万量子比特的通用量子计算时代,使算力成为现实。”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光量子计算机TuringQ Gen2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世界互联网大会“新光”产品奖。“量子-经典”混合智能计算解决方案荣获“互联网光高级第一成就奖”,进一步印证了产业落地和生态竞争的能力。
面向国家关键战略需求,CHIPX将与图灵量子、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持续深化“技术+平台+生态”的全栈布局,引领量子光学产业变革,成为全球科技版图的关键战略支点。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苍薇)
WS690C6C1EA310C4DEEA5F071D
https://js.chinadaily.com.cn/a/202511/06/ws690c6c1ea310c4deea5f071d.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内容的版权ite(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属于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