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在“亚太遗产从业者联盟(Heritap)”年会暨“世界遗产对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优秀案例新闻发布会上,申报的“中国良渚文化走廊:遗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融合的探索路径”申请到2025年“经济”优秀案例。其他获奖案例还有埃及“埃格纳历史城复兴”项目; “基于世界遗产保护的中国典范,创新‘旅游+’带动区域全面繁荣”项目;同里《同里古镇保护实践与可持续发展》; “巴赫拉堡的作用:平衡经济发展、遗产保护和促进可持续生计模式”项目; 《阿扎科村繁荣民生中国理事会——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传承为例》项目对象。
此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主办。会议旨在通过评选优秀案例,推广和传播亚太地区协调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实践。会议以“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重点讨论三大内容:一是探讨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合的政策与实践;二是发布2025年“富民生”领域优秀案例,分享创新实践;三是推出以“典藏”为主题的“知识与技能”案例集。会议还将评选出一批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通过各类国际活动广泛传播。
“良渚文化企业”获得的这一新荣誉有何价值?里德尔”?
官方资料显示,2025年“繁荣民生”剩余案例的评选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与遗产保护之间的健康平衡,要求在实现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同时确保遗产的根本价值不受到损害;二是促进经济发展和遗产保护之间的健康平衡。二是转变和推广可持续经济模式,通过支持文化、农业等产业和小微企业,提升当地经济韧性和居民生活水平。
此次获奖案例是从10个国家提交的42个申报项目中评选出来的。该项目涵盖亚洲、阿拉伯和其他地区,提供了遗产强化发展实践和生计的各种范例。
会上,良渚文化走廊相关负责人表示,良渚文化走廊DOR工程始终坚持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稳步推进第二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创新打造良渚遗址5000+数字智能应用,全面构建良渚遗址规模化保护格局。良渚在保护研究中共同保护文明之根,实施良渚生活美学工程,持续推动良渚文化“生存”和“普及”。良渚连续三年举办“良渚论坛”,邀请了来自1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余名嘉宾参会,着力打造国家级文明平台。 “杭州良渚日”“良渚与世界”系列活动定期开展,“何为文明·遇见良渚”全球巡展走访了包括良渚在内的12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总部、埃及和埃塞俄比亚。 “我们很荣幸良渚文化走廊入选‘世界遗产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优秀案例,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也是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价值的认可。”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将就“从政策到实践”、“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作”、“遗产解读与社区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 11月6日,参会代表将对良渚博物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鹏公数字农场、景山村等走廊代表点进行实地考察,感受古今对话中良渚的最初活力。
良渚的经验表明,文化遗产可以赋能地方通过保护促进文化变革,通过传承促进变革,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持久的文化力量。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陈晔)
WS690C6BBAA310C4DEEA5F0718
https://zj.chinadaily.com.cn/a/202511/06/ws690c6bbaa310c4deea5f0718.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